首页 乐鱼电竞战略合作大巴黎16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乐鱼电竞战略合作大巴黎16 > 新闻动态 > G7订单增速远超预期 何小鹏:不卷价格卷技术

G7订单增速远超预期 何小鹏:不卷价格卷技术

发布日期:2025-07-28 19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为汽车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网易汽车7月10日报道YU7“3分钟20万大定”的神话余波未平,小鹏G7的上市便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焦点。

7月3日,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的群访现场,小鹏汽车董事长、CEO何小鹏谈及两者订单时坦言:“小米YU7的订单数据创造了神话,我们3分钟的量也不错,但对比20万,怎么宣传好像都不行。” 尽管如此,G7上市后订单增长速度远超预期,只是与小米的“天文数字”相比显得低调。这种对比也牵动着市场神经——上市次日,小鹏港股股价一度下跌近7%。但从何小鹏的松弛感与对业绩的笃定来看,短期股价波动并未动摇其对G7及小鹏体系能力的信心。

不卷价格,卷体验、卷技术

“小鹏MONA配置更满,走的不是性价比路线。” 何小鹏在群访中多次强调这一观点。这种定价逻辑在G7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:加推的602km续航Max版本定价19.58万元,与702km续航版本仅差1万元,而Ultra版本虽贵2万元,却搭载了图灵芯片与超级大算力,为用户预留了更广阔的智能进化空间。 这种定价策略背后,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判断。

小鹏G7产品负责人Nick透露:“预售会后大量用户反馈,希望用更具冲击力的价格享受智能驾驶体验,而问卷显示600公里续航足以满足城市代步。”

最终,G7通过“基础版本保实用性、高阶版本强技术溢价”的组合,既回应了市场对价格的敏感,又通过Ultra版本(预计占订单超60%)锚定了“科技标签”。

何小鹏的盈利信心也源于此。“四季度盈利对我来说不是挑战目标,2025年经营效果会比想象的好很多。” 他解释道,小鹏的定价逻辑是“在更好的经营、更好的品质下做科技”,而非单纯卷价格。这种以技术体验支撑溢价的思路,让G7在20-30万级市场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。

靠“家庭+科技”走出差异化

在95后、00后成为消费主力的市场中,“水桶车”已不再吃香。Nick坦言:“通过小米YU7我们发现,年轻用户不仅需要无短板,更需要长板足够长。” 基于此,G7与YU7选择了截然不同的“长板赛道”——前者以“家庭+科技”为核心,后者侧重“颜值+操控”。

G7的产品定位清晰指向“中产科技型家庭用户”:强调舒适空间与未来科技体验,其Ultra版本搭载的3颗图灵芯片(2250TOPS算力)支持VLA-OL与VLM大模型,为智能驾驶、语音交互等功能提供了底层支撑。而用户对这种技术投入的认可,直接体现在订单结构上——前期调研显示,80%用户意向选择Ultra版本,Nick预计其稳态占比将超60%,“因为买小鹏的用户相信持续OTA能力,懂算力价值”。 这种定位差异,让G7在与YU7的竞争中避开了直接内卷。

何小鹏强调:“两者属于不同品类,G7的科技属性和家庭场景适配,是我们的核心护城河。”

从“爆款依赖”到“系统能力驱动”

G7的稳健表现,绝非单一产品的胜利。“从2022年底到2025年四季度,这三年小鹏有脱胎换骨的变化。” 何小鹏口中的“变化”,指向一场深刻的体系重构:取消权力集中的总裁办公室,成立战略、产品等五大委员会及三大整车平台;2023年王凤英入职后,供应链、全球化等能力持续补强。 这种调整已见成效——G6在欧洲新势力中大型车市场登顶,G9在欧洲中大型SUV市场表现亮眼,而G7上市即交付,“昨天开始大规模发运,产能已做好准备”,彻底告别了G6时代的“产能地狱”。 面向未来,何小鹏明确了四大能力升级方向:其一,技术能力从“纵向全栈”走向“纵横全域”,“这种开发做好了,对所有车企都是冲击”;其二,强化组织能力,聚合顶尖人才与管理模式;其三,商业化能力突破“省钱”思维,转向“赚钱+情绪价值+品位”;其四,全球化能力深耕,“产品规划从一开始就考虑全球市场”。 按其判断,“2025年四季度起,小鹏将进入快速发展期”。这种底气,正是源于体系能力从“被动调整”到“主动进化”的跨越。

小鹏将发布比行业现有更强的AES

G7的技术标签,绕不开首发的图灵芯片。“芯片研发已投入大几十亿,这是条难走但值得走的路。” 何小鹏坦言,芯片研发远非硬件问题,“涉及生态、编译器等一堆软件坑”,但突破后价值巨大——3颗图灵芯片实现2250TOPS算力,远超行业主流的100-700TOPS,为L3及未来L4技术奠定基础。这种投入正在转化为产品竞争力:通过视觉-语言-行动强化学习(VLA-OL)大模型,G7的智能驾驶能更精准理解场景;主动安全领域,AEB已达行业第一梯队,AES功能也“不远了”,自动驾驶产品负责人袁婷婷甚至立下军令状:“会发布比行业现有更强的AES,打一场漂亮的仗。”

技术投入的终极目标,是全球化的技术输出。何小鹏透露:“2026年起,全球销售的小鹏车型将逐步搭载高阶智驾软硬件。”

针对欧洲市场,其L3算力架构已预留法规适配冗余,“明年下半年欧洲智驾权限或开放,我们已做好准备”。同时,与大众的合作“进展良好,未来会有更多信息释放”,甚至计划将芯片与软件解决方案对外合作,“欢迎优质的全球化伙伴互利共赢”。

下一个五年,小鹏要做“特别酷”的公司

2025年的车市并不平静:价格战整顿、供应商关系重塑、部分新势力陷入困境。而小鹏凭借G7的上市,交出了一份“穿越周期”的答卷——上半年交付19.7万台超去年全年,毛利率连续五季度增长。 何小鹏的“松弛感”,或许正源于此:当行业在性价比泥潭中内卷时,小鹏已通过技术研发(图灵芯片)、体系升级(四大能力)、全球化布局(欧洲市场突破)构建了护城河。正如他所言:“下一个五年,中国汽车会留下几家特别酷和强的公司,我们希望是其中之一。” 对于小鹏而言,G7的上市不是终点,而是其“科技+全球化”战略的新起点。